华为手机售后信息泄露舆情报告
点击:68 发布时间:2021-04-19 11:18:16
2017年10月16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华为手机售后信息泄露舆情报告》。自智能手机高度普及开始个人隐私泄露、手机信息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在2017年10月8日,华为手机售后再次出现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艾媒舆情分析师认为,本次信息泄漏事件更多暴露了华为的流程管理问题,尽管与其本身的信息安全技术没有直接关系,但这很容易令用户联想之前华为电池易坏等负面问题,并对该品牌产生负面情绪。以华为为代表的众多知名品牌,应当根据公司的流程管理和行业自律性投入更多精力。
艾媒大数据舆情管控系统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售后信息泄露(监测词:华为,信息泄露;关联词:售后,手机信息泄露,信息安全;监测时间:2017.10.09-2017.10.16)舆情热度10月12日急速攀升,14日到达巅峰。此事件引起媒体和网民热议,媒体报道及网民评价总体波动较大,整体呈负面。
华为手机售后信息泄露舆情概述
智能手机令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恶意程序、各类钓鱼和欺诈保持高速增长,大规模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网民个人信息泄露与财产的损失不断增加。尤其2017年的“徐玉玉案”等一系列网络电信诈骗案件发生,令手机信息安全上升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此背景下,华为用户于近日再次曝光了华为手机信息泄露问题,引发媒体和用户讨论。2017年10月8日,北京的华为机主耿先生向媒体爆料称,他在华为官方指定的客户服务中心进行手机维修后发现,该客服中心为手机更换的主板为二手手机旧主板,且主板中保留了上一任机主的照片、身份证、银行理财、手机号等信息。这一问题引起舆论哗然,究竟是华为售后以次充好,还是华为手机信息安全存在明显漏洞,都给华为带来了负面影响。而华为也迅速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在13日发布官方声明称,这一事件只是该售后服务店的个人违规操作。然而,从该事件的舆情讨论看,媒体和网民对整个事件更多地持负面态度。
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反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与封面智库联合发起《你的隐私泄露了吗?——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调研》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048575份。《报告》显示,超七成参与调研者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26%的人每天收到2~3条甚至更多的垃圾短信;20%的人每天收到2~3个甚至更多的骚扰电话;多达81%的参与调研者经历过对方知道自己的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租房、购房、购车等信息泄露后被营销骚扰或诈骗高达36%。
而当自身遭遇个人信息泄露并面临侵害时,相当一部分人抱有侥幸心态,大部分人选择了较为被动的处理方式,仅有少部分人采取了积极行动。在解释未能维权的原因时,半数以上的参与调研者因不知如何维权(占60%)和没有发现经济损失(占56%)而选择了沉默。